自主思考智能芯片:IBM的革新

2011-09-18 14:17:22 本站原创
一款无需使用眼镜的3D显示器,同时任天堂也发布了最新款的3DS,采用一种新的屏幕阻隔层代替传统的镜片而产生3D立体效果。
    该款显示器在屏幕前方设置了一个类似于屏障的不透明隔层,每只眼睛通过隔层产生的轻微角度差异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自主思考智能芯片:IBM的革新
    在Neurosynaptic新芯片加持下,机器可以拥有人的判断能力并学会“思考”。
    IBM近日公布了其最新的科研项目: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计算机芯片“Neurosynaptic”,在这种新芯片加持下,机器可以拥有人的判断能力并学会“思考”。
    不同于现有芯片,“Neurosynaptic”通过先进算法和硅电路,模拟发生于大脑等生物系统中神经细胞和突触之间的现象,进行认知并积累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这种芯片是模拟成一个大脑,并且完成大脑的各种功能。该技术一旦成功,统治计算机结构至今的冯·诺依曼体系将会彻底被颠覆。
    这种芯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计划参与项目的开发。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投入2100万美元供IBM及其合作高校进行“Neurosynaptic”第二期的研究工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熟悉那些的科幻电影情节将不再仅限于想象,T-800、SarahConnor不再只是荧幕上通过CG技术合成的英雄,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到来。
    点评:从《人工智能》到《IRobot》,从《终结者》到《未来战士》,人们对于智能机器人的遐想与憧憬从未停歇。如今技术的飞速革新,给幻想家们的剧本穿上了现实的外衣,过去机器只能通过输入指令完成任务的瓶颈有望突破,自主思考机器人的诞生将推动社会到达另一个节点——全方位智能化。但正如许多作品里提到的机器人革命,意识的产生可能会带来危险,科学家对此的研发仍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目前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模拟本质
    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对于人的思维模拟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是功能模拟,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与意识的区别像素的立体化。
    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智能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区别于人类,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没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两者总是人脑的思维在前,电脑的功能在后。而意识的产生所带来的问题仍是困扰人们的因素,正如《机器人三定律》中指出的: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可见人工智能给人类利益带来巨大推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霸主地位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动摇潜在因素,人类要合理并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是科研项目重点考察的关键。

关键词:

  • EETOP 官方微信

  •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