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太低,中国砸在科研上的钱去哪儿了?

2015-07-12 21:53:26 n

中国政府在科研方面很舍得花钱,2014年国家财政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资额达到2000亿美元(约合12424.8亿元人民币),绝对值(约占GDP的2%)位居全球第二

回报太低 中国砸在科研上的钱去哪儿了?

但麦肯锡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科研成果质量与砸下的重金不成比例

回报太低 中国砸在科研上的钱去哪儿了?

上图来自麦肯锡最新报告《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图表对比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在科研创新上的投资与回报。

2012年,美国的研发总支出是中国的2倍多,但同年产生的三边专利数量(即同时向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局提出申请的专利,通常代表专利质量较高)是中国的13倍日本的投资金额仅为中国的3/4,其三边专利仍然10倍于中国

2013年,中国科学和工程学博士人数在全球位列第一,为2.87万人。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显示,中国研究人员同年在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近44万篇科研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但这些论文的引用率仅为美国研究者发表论文的一半

麦肯锡认为,在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汲取创新”(Innovation Sponge)模式,即通过大量吸收并改良国际先进的科技、最佳实践和知识来追赶领先国家

其中尤以B2G领域(即企业到政府)这一模式最为成功,比如高铁列车(目前中国占全球市场的41%)、风电(20%)和电信设备(18%)等行业。2010年,中国南车推出首个本土设计的列车CRH380A,时速可达380公里。

回报太低 中国砸在科研上的钱去哪儿了?

但在相对落后的产业——例如汽车和医疗器械,中国企业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合资汽车企业经常使用外方已有的产品设计,而许多本地主车厂则选择聘请外国公司负责高附加值的设计工作。

麦肯锡还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凭借科研创新而闻名于世

关键词:

  • EETOP 官方微信

  •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