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拆解 iPhone 揭两大残酷真相:美国制造痴人说梦 ,日本地位江河日下!
2025-06-05 13:00:07 EETOP在拆解iPhone的同时也将会发现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日本供应商在生产iPhone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下滑。
组装一部iPhone,基本上需要来自日本、韩国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总计2,300多个零组件,是受益于全球供应链的尖端电子产品的象征。 只不过,iPhone大多数的组装都是在中国进行。
专精拆解并分析电子产品成本的日本研究公司Formalhaut Techno Solutions CEO 柏尾南壮表示,iPhone的屏幕是由韩国的三星电子生产、相机图像传感器来自日本Sony,处理器则来自台湾地区的台积电。
至于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设施,则分布在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意大利、摩洛哥和柬埔寨。
柏尾估计,一部去年秋季最新推出的iPhone 16 Pro(128 GB),制造成本大约为567美元。 这款机种在美国的定价为999美元,约比制造成本高出430美元。
这之间的差距反映在这台设备包括品牌价值和软件在内的知识产权。但在贸易统计上,很难光用数字描绘出这种价值。
辨识一部iPhone是否在中国大陆组装,靠着是上头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标签。 当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将成为美国对中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的来源。 苹果透过每年在全球销售超过2亿部iPhone,获利约940亿美元。
柏尾表示,鉴于当今错综复杂的供应网络,要辨识电子零件是属于哪个国家的产品十分困难。他说:「这就好像尝试要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分开一样。」
对跨越好几道边境交易的零件课以重税,无法避免会推高制造成本。因此,柏尾说,就像是苹果,受川普关税政策打击最大的将是美国公司。
加拿大半导体业资讯平台TechInsights推测,如果对中国大陆产品的高关税政策继续下去,苹果将调涨今年上市的iPhone 17价格10%~30%,而且调涨可能会是全球性的,不光是美国市场。
美国高科技巨擘和其他制造商正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华府和北京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就已让这些厂商为了避险而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其他地方。苹果也是其中之一。
苹果每年都会公布其大约200家供应商的信息,以及这些厂商的生产据点。
据资料所示,中国大陆2023年占这些供应商生产据点的比率为33%,比2018年的48%下滑。 日本则为16%,2018年排名第二,但2023年已被台湾地区超越。
除了台湾地区外,越南和新加坡也是生产苹果产品零件工厂增加的国家。
但据美国媒体报道,若从组装iPhone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占了大约80%的产品,其他则是印度。
虽然特朗普一直积极推动复兴美国制造业,但分析师评估,美国高科技业要解开与大陆的连结将十分困难。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邢予青表示,要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是不可行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邢予青举他自己到深圳工厂参访的体验为例,他在那里看到数百名的组装线员工手工组装智能手机。
这让他确信了一件事,那就是只有真正有技术的劳工,才能处理智能手机的微电子零件组装,这项作业比汽车自动化生产工厂里的机器人作业还要细腻得多。
邢予青说:「美国有哪个技术工愿意领月薪400美元做这项工作? 在美国生产iPhone这个构想是在作梦。」
TechInsights估计,如果要在美国组装iPhone,一部iPhone可能要价高达3,500美元。
深入研究iPhone内部运作也让人发现到一件事,那就是日本电子公司的重要性正在下滑。
据柏尾估计,在2007年推出的第一部iPhone里,日本供应商提供了成品价值的30%~40%。 但如今这个比率已下滑至不到10%。
东芝和其他日本电子公司曾经是全球生产存储器芯片的主要厂商,但如今已被中国大陆和韩国同业取代。
「日本制造」的零组件,仍在生产iPhone所用的整体零件中占超过一半,但大多数这些零件的利润都很低(不到1日圆),除了Sony生产的相机图像传感器以外。利润更高的显示器和处理器等零件,都来自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供应商。
柏尾说:「日本供应商过去15年失去了一大块市场,让外国竞争者抢占了利润最高的零件。」「现在的一大问题是,日本企业要如何应对其他国家的制造商,这些制造商生产的零件和日本供应商品质差不多,但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