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学:北京第3条12英寸线是"追赶先进者的脚步"

2015-11-01 08:33:42 来源:n
10月29日,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宣布将在北京再开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这样中 芯国际在北京将拥有3条12英寸生产线。据透露,中芯国际第三条线将采用28纳米或更先进工艺制程。最近台积电也宣布在大陆的代工厂将升级,预计建设中的 台积电南京12英寸晶圆厂将导入其最先进的16纳米制程,并最快于2018年量产。中芯国际北京第三条12寸生产线的动工对中芯国际下一步的发展有何意 义?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认为,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一方面,集成电路技术 演进出现新趋势,18英寸晶圆生产线的产业化暂时不会实现,摩尔定律前进的步伐也正在减缓;另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 发展。这些都给了后进者更多的机会,是追赶先进者的脚步。中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中芯国际北京厂开工建设第3条12英寸生产线,正是对这 一发展趋势的良好回应。

中芯国际迈向更先进工艺布下的重要棋局?

中芯国际举行第三条线将开工仪式后,《中国电子报》记者电话连线中芯国际,但中芯国际没有对外发布的新闻稿,选择了低调处理。

中芯国际之所以选择低调,可能有几个原因:其一这条线的上马体现价值需要在两三年之后,目前不希望被高调关注;其二这条线的上马可能并非“企业意愿”而是“产业意愿”。

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从目前来看,中芯国际此前所投产的12英寸生产线,已经可采用28纳米工艺制程,并且将在三季度实现量产,第四季度可以贡献营收。当下的任务是要让已经实现量产的采用28纳米制程的12寸厂迅速“满跑”。

“事实上,上马一条12英寸的生产线至少需要30亿美元,这对于2014年营业收入为19.70亿美元的中芯国际来说,这个资金的压力不小,钱从何处来?融资、贷款都是需要回报的,所以企业扩大产能需要注意控制风险。”莫大康说。

他认为,这可能与台积电刚刚宣布在南京上马12英寸晶圆厂并将导入其最先进的16纳米制程的新闻有关,这背后叫板的驱动力是企业意愿还是产业意愿?不好判断。

但赛迪智库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所所长霍雨涛非常看好中芯国际新线上马,因为在他看来,经过几年的摸索,中芯国际在28纳米积累的能力已经可以产业化了,而且从28纳米的需求来看,从高清电视、机顶盒到智能手机,不断要求芯片价格的下降,这提供了更大的竞争舞台。

尽 管目前台积电在技术上走在了前面,但是从同样工艺的产品价格来看,“台基电的价格还是贵呀!需要新竞争者加入。”霍雨光表示,从中芯国际的技术发展关键节 点来看,40纳米是一个节点,28纳米又是一个节点,目前已经成功迈过40纳米这道坎的中芯国际,开启28纳米是很关键的一步,新生产线是中芯国际迈向更 先进的工艺技术布下的重要棋局。

从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财报看,由于产能利用率超过了100%,中芯国际表示在第二季还不得不放弃某些客户的订单。所以,外界所担心中芯国际的订单似乎不成问题,“跑满”应该不是问题。

半导体产业调整变革给了后进者更多机会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强芯”工程,加上国内市场旺盛的需求,这无疑为中国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产业氛围。但是如何在这样“大干快上”的氛围下,集中资源做好事还是需要智慧的。

霍雨涛表示,目前看起来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似乎是拿到了更优惠于境外企业的产业政策,但落实到最后实施上彼此之间差异并不大,而且各地政府争相抢夺扶持企业的态势来看也使得本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最后也分散了。

据中芯国际研发副总裁李序武透露,目前高通、华为海思已经成为中芯国际28纳米的用户。应该说高通选择中芯国际代工与离不开中芯国际与高通有合作这个大背景。据有关人士透露,高通与中芯国际的携手,对中芯国际制造技术带来了更多能力提升。

相对于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其他半导体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在制造技术上依然有多地方需要迎头赶上。莫大康表示,如何加快提升能力,有很多维度可以拓宽思路,比如可以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号召力,通过与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合作来助力半导体制造企业制造能力的提高。

中 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认为,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一方面,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出现新趋势,18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的产业化暂时不会实 现,摩尔定律前进的步伐也正在减缓。另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些都给了后进者更多的机会,去追赶先进者的脚 步。中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中芯国际北京厂开工建设第3条12英寸生产线,正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良好回应。
  1. EETOP 官方微信

  2.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3.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2003-2024 E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