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经略:倡导免费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更要强调信息消费

2016-10-12 16:14:42 来源:未知
信息如何占领人类社会高地?

  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title都要多。

  “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甚至是“智能时代”,无论是哪一种叫法,似乎都有道理,却又感觉不甚全面。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去推敲哪一个名称更恰当,因为百家争鸣正是这个时代科技繁荣的重要体现。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时代已经在我们不经意间被一种物质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就是信息,乃至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组织甚至是个体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

  信息怎样在日益丰沛的社会资源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主角?这个过程其实很漫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

  信息的进化史有迹可循,而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驿马邮递,到1837年电报机问世、1875年电话被发明、1888年无线电诞生,从1925年电视与人类见面、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国际互联网产生,到今天各类移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千百年来,人类对“更高效地获取更海量信息”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忱,也正是在这种接近本能的需求驱使下,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优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探索。

  纵观人类通信史上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其意义绝非仅仅在于信息传递方式得到优化、信息传递效率实现提升,而在于信息本身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跃升——帮助强化人的思维、丰富人的认知,使人变得更理性、更聪明。更重要的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进与应用,不断激发着人类对获取更多信息的渴求,也丰富了人类的想象世界,其结果是创新产出量质齐升,进而彻底革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的需求决定供给,到由供给激发需求。直到今天,很多商业奇迹也总是与“细分市场战略”、“蓝海战略”等由供给激发需求的创新行动高度相关。

  毫不夸张地说,对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已经成为各经济活动领域、各行业企业的宝贵资源,对个体而言,它已经变得与食物、空气和水同样重要。信息匮乏,意味着创新生产资料的缺失和能力提升基础的不足,组织和个体都会因信息匮乏而产生生存恐慌。因此,信息已成为组织和个体竞相追逐的资源目标。

  倡导免费、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为何要强调信息“消费”?

  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伴随着这三大系统的持续运转,海量的数据被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些数据经过主动或被动的外部加工,形成信息,产生价值。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数据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大数据时代黎明前已经酝酿了非常漫长的时间——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部落人民就形成了在树枝或骨头上刻下凹痕记录日常交易或物品供应数据的习惯,他们通过比较树枝的凹痕进行基本算术,并借此对食品储备等问题进行进一步预测;2000年前,希腊的科学家们发明了安提凯希拉机器,用来占卜或追踪奥林匹克竞赛的周期;400年前,英国科学家葛兰特用欧洲黑死病死亡人数信息和数据分析实验,建立起早期预警系统理论,同时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近现代,数据存储、商业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最终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的大量涌现。

  视线回到今天,科技创新已经将人类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云计算、认知科技、无人控制、量子信息等技术的相继产生,正加速提升数据加工为信息的效率,数据向信息转化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但是,在信息上层的知识、在知识上层的智慧,仍难以被人工智能等技术所替代,仍不能脱离人类大脑和肢体活动而产生。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免费”、“开放”、“共享”等思维模式,它们正替代“付费”、“封闭”、“独享”等传统思维,成为当下商业模式的新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免费通常是付费的前提,多数人共享则是凸显少数人独享价值的基础,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在前半段实现免费提供信息,但在商业模式的后半段,更多是围绕知识、智慧的增值服务展开。实际上,我们所强调的信息“消费”,从微观看,消费的是具有差异性、需要成本的知识、智慧,从宏观看,消费的是获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基础设施资源——或者是承载它们的硬件,或者是传递它们平台,或者是解释它们的个人。

  今天我们强调信息消费,并不是主动去区隔具有信息属性的产品/服务和不具有信息属性的产品/服务,而是我们已经看到,供给侧已经形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信息属性正在迅速覆盖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倡导信息消费,是顺应这种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提高信息消费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为供给侧更好地迎合与利用趋势、产出附加值更高且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提供市场动力。

  信息消费为什么能够为新经济创造新动能?

  新经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伴而生,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各项新技术在产业转化中形成了新经济的增长点;第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颠覆了原来的技术进步方式,真正实现了通过创新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发现,新经济与信息消费的主要特点存在高度一致性——无论是狭义的信息(知识、智慧)消费还是广义的信息(硬件、软件、内容、服务)消费,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同时,信息消费替代了过去需求决定供给的发展思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大量的新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第三次革命的延续,原因是它在速度、范围和对各种体系的冲击方面都超越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变革——呈几何级增长而非以线性速度前进,在范围上几乎打破了每个国家每种行业的发展模式,同时,它还将在广度和深度上引发生产、管理、治理等各个体系的变革。

  可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信息消费的热潮,推动了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同时,信息消费趋势的不断成熟又催生了更多的新技术产出,进一步促进了新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想象力与实践力作为这一运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连接点,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生成,将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消费和新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

  未来,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浪潮之巅,科技创新继续丰富,信息消费的涵盖领域还将不断拓宽,同时,无论是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或是独立支撑新的商业模式,都将进一步在深度上完成更有挑战的使命。

  中国为什么应着力发展信息消费?

  从全球看,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广泛影响,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均运筹布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领域,寄望于以此巩固或改善全球经济话语权。从国际竞争看,中国几乎全部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但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教育和人才基础、若干工业领域(高铁、建筑工程设备、通信、无人机、太阳能、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居全球第一阵营的产业基础、仍然巨大的消费市场、保持在6%以上的经济增速和全球领先的储蓄率,均为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储备了前所未有的势能。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全球产业创新提供了总体方向,中国促进信息消费发展,是沿着这一总体方向、加速产业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从国内看,自2014年起,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阶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还将与主要依赖信贷拉动和制造业,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增长模式并存。但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等方面判断,中国经济将不断迈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必经阶段,这一判断是中国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理论依据。2016年是中国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动能任务依然艰巨,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政策的新着力点——解决了供给侧的问题,就能突破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口,为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赢得更广阔的空间,为今后应对外部变化赢得更大主动权。

  中国在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制造业升级,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融合发展。信息消费以其多技术支撑、多产业融合、多领域应用的特点,能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锋,有效化解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风险,同时也将作为中国实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逻辑主线的重要力量,助推中国撬动新经济发展模式。
  1. EETOP 官方微信

  2.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3.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 最新资讯
  • 最热资讯
@2003-2024 EE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