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特尔自己重新打造ARM处理器会发生什么事?

2021-05-25 13:26:13 来源:来源:科技新报 作者:痴汉水球
苹果自研M1取代英特尔处理器,微软Windows On Arm看来有点像玩真的,加上Arm服务器处理器看似在市场有些斩获,让「英特尔势必重新打造Arm处理器产品线」的观点又再度炒作了一次(虽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类型的文章87%都是在Mac打出来的)。且论点普遍都过度去脉络化,把Arm的抢滩成功讲得如此云淡风轻,是假装没看到这些年来,那么多过江之鲫的先贤先烈(像尸骨未寒的高通Centriq)吗?难道需要笔者再另外撰写一篇「Arm服务器10年奋斗史」吊祭那票壮烈牺牲的市场先驱?

笔者之前撰文分析过 AMD重新启动K12计划、进攻Arm服务器的可能性,也以服务器市场的视角,重新介绍英特尔AMD这20年来的 x86服务器战争编年史。现在笔者就以较另类的角度,检视并分析英特尔做这件事的可能性。
首先,英特尔这30 年内,两个最错误的决策,都刚好跟DEC 有关:
  • 服务器市场不延续 Alpha 累积的成果(包含让执行Windows NT的Alpha系统可执行32位元x86的Windows应用程序FX32!二进位码转译器),硬着头皮跟HP发展IA-64指令集与Itanium处理器,还种下让AMD趁势崛起的种子。
  • 移动处理器市场因「x86义和团之乱」,对所谓「庞大的IA软件生态」产生莫名其妙信心,相信x86处理器可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2006年6月以6亿美元,将发展自DEC StrongARM的XScale卖给Marvell,地位由「原子小金刚」(Atom)取而代之,试图进攻所有可想到的新兴市场,接着就是长达10年「无往而不失败」的惨烈旅程。毕竟x86指令集架构与英特尔习以为常的商业模式都有根本性弱点。
笔者每次想到2003 年秋季IDF 发表XScale 专用的Wireless MMX 指令集,就略有唏嘘之感。

英特尔当初为何会主动抛弃当时性能最优秀的Arm处理器产品线,说法众说纷纭,但一般不外乎「缺乏搭配的高品质基带芯片」、「前智能手机时代的使用者,并没有那么追求性能」、「功耗过高」、「价格昂贵」、「智能手机的市场比重太小」等等。
2007 年,也就是英特尔卖掉XScale 的隔年,如同我们所熟知,一支叫iPhone 的手机问世了,开启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以上五个问题也渐渐迎刃而解。
已故的英特尔第五任CEO保罗·欧德宁曾在卸任时表示「拒绝为iPhone生产芯片是最错误决定」,近期回锅英特尔接任第八任CEO的帕特·基尔辛格,也在节目透露这件事是英特尔最大失策,也在 IDM 2.0策略明示「代工苹果芯片为主要目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曾任英特尔首任技术长的帕特·基尔辛格并非x86义和团成员,如同更早就跳槽到EDA大厂Cadence的企业平台事业群总经理Mike Fister,他也曾是Itanium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当他刚离开英特尔转战VMware时,大概是对英特尔「放生」Itanium心有不甘,还一度对媒体表示「Itanium其实有赚到钱」,搞到英特尔被迫发新闻稿「辟谣」。

说白了,英特尔这家公司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喜欢x86 这块神主牌,更何况处理器业界的所有高层和从业人员,哪位不是当代两位RISC 大师David Patterson 和John Hennessy 的私淑弟子,不记得那句「x86 只有创造它的人才会喜欢」名言吗?
不过我们也知道,英特尔要在制程技术与服务水准(别忘了晶圆代工的本质是「服务业」)追上台积电仍有很大难度,加上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早已饱和,手机品牌前三大(苹果、三星、华为)都自研芯片,剩下的也都被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等蚕食殆尽,先别说英特尔再度投入自有品牌的手机处理器是否还有竞争力,连代工这件事都可能会利润低到让英特尔投资人无法接受。即使英特尔倾尽全力研发出傲视世界的Arm处理器,做到超越苹果的程度,苹果也不太可能走回头路,放弃自主研发团队了,愿意赏赐代工订单给英特尔就该谢主隆恩。
回到主题,如果英特尔想重返Arm 指令集兼容处理器,究竟有哪些诱因?笔者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 假若微软真的认真经营Windows On Arm,让苹果M1的移转方式,有机会如法炮制到Windows生态系统,创造出「价格更便宜、并能透过模拟器高速执行现有x86应用程序」的Arm个人电脑,除非英特尔有绝对把握,靠着回归钟摆节奏,有能力在微架构层面,维持效能与能耗比优势,否则英特尔就不能不跟进推出可兼容x86平台脚位的Arm处理器,甚至还得仿照当年IBM的PowerPC 615(通吃PowerPC和x86),不惜血本推出兼容两套指令集的产品,让「典范转移」从自己左手换到右手。
  • 云端巨头纷纷自行开发芯片的当下,英特尔想确保数据中心市场霸权,很可能只剩下一条路:快速替客户客制化想要的芯片并提供生产服务,这也许是英特尔IDM 2.0 背后真正目的,以及不得不重新投入Arm 指令集兼容处理器的苦衷:研发全新产品动辄5 年的漫长时程、难以Time To Market 并快速对应新兴应用,正是x86 处理器最大的宿疾。
以上都是笔者「最乐观」的个人推测,英特尔一定有足够研发能量研制出顶级的Arm 指令集兼容处理器,但「商业」和「政治」仍远比技术更具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业务重心已经转移至云端服务的微软,是否有必要再造全新的个人电脑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巨大的问号。技术做得到是一回事,大费周章做这件事是否有利可图,又是另一回事。
此外,随处无所不在的工业电脑及物联网应用,几乎清一色都是x86 统治疆域,也是最保守的客户族群(难怪英特尔IOTG 供货期从7 年延长到15 年,AMD 的Embedded 现在也有10年),微软和英特尔主动毁灭x86 生态圈的结果,最后的得益者恐怕不外乎Nvidia、RISC-V 体系和Canonical之类的开源软件阵营。这两间公司都不可能没想过这种可能性。
姑且不论事态如何演变,让全世界最大的处理器厂商摆脱x86 的包袱,竭尽全力研制的Arm 指令集兼容处理器,到底会如何让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还是重蹈Itanium 覆辙,实在相当令人期待──假如这件事真的发生。 
  1. EETOP 官方微信

  2.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3.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 最新资讯
  • 最热资讯
@2003-2024 E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