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人来讲,5G意味着什么

2019-04-11 09:14:37 来源:CV智识
5G就要来了。

像一个外星人一样,即将闯进了我们的世界,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5G的环境下生活过,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未来学家、技术分子以及心灵鸡汤大师们会为此准备丰富的答案,用以证明人类解决问题以及自我安慰的能力。

 

我当然无法讲述这些。
 

宋楠 | 洪泰基金副总裁
 

我是个投资人,在一级市场,关注着科技创业。在我们这个领域,大家热衷于交流时鲜的技术物种,5G当然是其中之一。我和我身边的伙伴,好奇的问题是:
 

1、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5G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或者说还有没有机会?
 

2、与5G相关的未来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二、记住这两个问题,然后让我们抛开它。

 

先谈谈什么是5G

 

顾名思义,有5G,前面就必须得有1、2、3、4G,G就是Generation,代际的意思。它指的是每一代的通讯技术。

 

每一代通讯技术都会拥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第一代通讯技术出现时,它的技术标准很长。当时在全球,大概有十几种标准。到了2G时代,已经收敛到了,大概只有5个主流的标准。3G时代,应该大家更熟悉一些,基本上就是WCDMA、CDMA2000和我们的TD-SCDMA,三大主流标准占据市场。或者换个维度,再简化一点,其实就是两大标准,一个是3GPP主导的,一个是高通主导的。当然,如果要算上英特尔曾主推用WiFi来替代移动网络的方案,勉强可以算有四个标准。
 

到了今天,4G时代,就只有两个标准了,一个是欧洲推的FDD-LTE,一个是咱们国内用的TD-LTE,都是LTE的一个延伸。这个单词是LongTerm Evolution的英文缩写,指的是,在3G已经比较火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基于3G的基础继续向下延伸。换句话说,4G时代的技术标准,其实是一个大标准下的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相互之间,也是通用的。

 

以此类推,5G时代,通讯技术标准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件事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至少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把这个标准定出来。预计2019年12月份,这个事情会形成一个标准。在很多人看来,5G时代,可能只会有一个技术标准了。

 

天下很可能归于一统。

 

从通讯标准的层面来看,市场集中度在不断地提高,产业也在发生地域转移。1G时代,技术基本是北美主导的,贝尔实验室和摩托罗拉等机构是执牛耳者。2G时代,欧洲的通讯运营商,成为了主要的移动通讯主器材提供商。3G时代,全球技术领域,出现了相当多的并购事件,天下合纵连横。
 


结果就是,到了4G时代,全球通讯主设备商就剩下4家了,爱立信、诺基亚、华为和中兴。这也是今天的基本格局。这个格局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是完全基于上面我们提到的技术标准迭代而来的。每一种技术标准的更迭,背后就是支持它的许多公司的兴衰史。

 

这是这个行业底层的情况。未来,在通讯标准可能更加统一的情况下,这些主器件的供应商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越来越多,市场集中度会不断变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产业链上关键的节点,比如主设备商、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光器件、光纤光缆以及运营商。不一一分析,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所有上述产业链上的玩家们,98%基本都上市了。

 

剩下没上市的是谁呢?华为。

 

所以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环境下,我们在一级市场想找一些在做5G建设方面比较优秀的公司,其实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诺基亚在1990年代,就已经是非常主要的通讯设备的供应商了,今天它虽然在手机业务上没落了,但在全球通讯设备领域,依旧非常强势,护城河很高。今天,要想找到一家新兴公司,完成人家做了多年的技术积累,立刻切入到这么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里面去,这是不现实的。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今天的玩家都是在一代一代技术标准迭代中,胜出的家伙。技术标准就是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就无法在一个行业里话事。

 

5G时代,我们可见的情况是,这个产业链上,玩家也就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一个悲伤的消息是:在5G目前的节点,早期投资机会不大。

 

这个结论算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个人对5G产业的投资判断。

如果5G的早期投资上,缺乏目前可行的机会,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为什么还要关心它呢?

 

答案很简单:它的确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快。

 

谈这件事之前,我们先说一说各代通讯网络有什么区别。

 

1G到2G很容易理解,业内的说法是,从模拟到数字,代表着两种通讯网络的演进;2G到3G,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的是,传输速率的变化;3G到4G与之同理,传输速率更快了。一言以蔽之,通讯技术的代际发展,主要是以通讯速度、传输速率的提高,作为主要标志。这也是通讯标准制定时,一个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即:你能达到更快的速率、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意味着你处于更高的代际。5G的到来,也是这些具体技术指标的实现。

 

从这些指标出发,就很好理解,今天人们描述的5G特性,它主要就是三件事:超高速、大连接、低延迟。

 

这三件事具体来说指的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普遍的场景想象。超高速,显然视频是最吃流量的,所以未来高清视频肯定是必须要普及的;大连接,手机恐怕不需要,现在已经连得挺好了,需要大连接的,肯定是物联网,你家里的投影仪、插座、音箱都要上网,这也是目前大家想象的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应该出现的场景;低延迟,大家一定能想到,开车的时候延迟肯定得低,医疗的时候得低,AR/VR延迟得低,这都需要5G的支持。

 

 

一切听上去都很美好,好像一旦5G到来,《头号玩家》里的世界,就距离我们不远了。

 

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这里还有一些不成立的问题。比如,我们讲超高速,下载一部超高清电影,通常需要15个G以上起步,但现在我们每个月,每个人的流量能有多少呢?即使你开通的是无限流量,实际上40个G以后运营商就会给你限速。换句话说,我们每个月,流量就是40个G。那么,如果你真的下载4K电影,你能看的,也不过就是两部片子。这种情况下,再大的带宽对你似乎都没什么意义。你不敢用,而且你也用不起。

 

为什么用不起?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目前可参考的流量计费标准:一个G流量的套餐30块钱,2个G流量的套餐50块钱,3个G流量套餐70块钱,5个G流量的套餐是100块钱。流量计费梯度上升,价格昂贵,所以即使超高速可以做到,但现实层面的普及,依旧比较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5G的超高速才会有意义?

 

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运营商把提速降费的策略真正落实下去,能够把流量资费,在现在的基础上再便宜10倍甚至更多。那时,我们才真正有可能用得起4K内容。也只有到了那时,人们对4K的需求才会剧增,一个全新的内容行业,才会诞生。

 

目前,官方已经提出了提速降费的口号,基本上都是以年化15%-20%左右的级别在往下走。

 

关于运营商的降费速率,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数据。比如,2014年时,运营商给你一个G的价格大概平均是134块钱,2018年的价格,批发价已经降到了4-6块钱,这是4G流量的价格。四年时间,已下降了大概20倍左右。

 

但目前,官方日出的提速降费口号,基本上都是以年化15%-20%左右的级别在往下走。换句话说,离我们上面提到的,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减10倍的可能,应该说差距至少还在5年左右。如果考虑到,新的一拨5G建设起来,运营商自身负债压力增加,对现金流要求更高,这个等待的时/间恐怕会更长。

 

超高速总会来的,但抵达之前,让它先慢慢飞一会儿。

 

再说说大连接。

 

理论上,万物互联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互相连起来,但在现行条件下,如何实现是个麻烦事。

 

比如,咱们家里有个花盆要上网,我自己去跟运营商说,给咱家花盆办个SIM卡吧。这事儿能办,但办完之后会怎么样呢?一年大概会收100块钱,它是你开户、流量的费用总和。你当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平台,把这个费用降低,比如在现行计费体系下,降到一年10块钱左右,但如果咱家里有50个东西要上网,那么一年也是500块钱。这对用户来说,依旧有压力。

 

实际上,我们现在提到物联网,更多做的是一些本地连接。这些连接,不需要运营商网络,可能是通过WiFi,可能是基于蓝牙,可能是NB-IoT。这一类跟云补充的本地连接,反而是目前更有需求。换句话说,在5G未来的大连接时代,我个人反倒觉得,现在关注NB-IoT或者Lora这类窄带连接适配小场景的方案,会更有意义一些。

 

最后,谈谈低延迟。

 

如果大家看AI和VR比较多,对延迟会比较有感觉。延迟不仅仅指的是通讯延迟,它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比如,你可能是运算时,造成了延迟,可能是传感器之间判断层级不同,导致传感器介入的时间不一样,造成系统延迟。这也就是说,关于延迟的讨论,需要放在不同的系统和具体的场景中讨论,单独谈论它,希图仅仅依靠通讯技术的升级来解决它,都是没有意义的。

 

5G的低延迟特性延伸出去一点,说一说现在火热的关于边缘计算的讨论。现在我们讲5G,总是连带说到边缘计算,这是今天人们讨论算力优化的时髦概念。

 

但难道我们不是更应该去讲云吗?

 

我的意思是,如果传输不是问题,通讯的延迟不是问题,算力放在云端不是一个更加多快好省的方案吗?为什么要谈论边缘机算呢?某种程度上,边缘计算和通讯延迟本身在场景上是有替代作用的。边缘计算仍然很重要,但它只在安全需求高、实时性要求高这类特殊场景适用。本质上来讲,究竟算力是在云端还是在本地,核心是价格问题,我相信规模化的优势一定会让云端成本更低。未来,我相信一定是一个万物互联、万物上云的时代。

 

至于上云之后的大存储问题,以及大存储之下的大安全问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谈。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以上,算是我对低延迟的一点看法。

5G的时代近在眼前,又距离真正的普及有段距离。今天,它不是一个投资大风口,但我相信它是一个大机会、大未来和大变革的先声。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说的是4K、120帧IMAX的版本。

 

我是看了这个版本的。因为我想知道,它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会让李安这样的大导演,费尽心思去拍摄制作,甚至改变了好莱坞即成的一些套路,比如不允许演员化太浓的妆。

 

看完片子后,我大概明白了。在看这个所谓满血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觉,我更像是在看一场话剧,而不是一部电影。高清高帧率下,所有的肢体语言和电影语言,和传统的30帧电影对比,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起超高清视频时,我们一定别忘了,分辨率只是视频的一部分,帧率也很重要的。如果未来我们真的进入5G时代,生活在4K60帧或者4K120帧的世界中,那么你要知道,周星驰手上的那本《演员自我修养》可以作废了,内容的标准可能都要重写,整个内容行业从标准、制作到理念,都要推陈出新。这个变化,一定会因为5G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切近。

 

这样想一想,还是挺令人激动的。

 

还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上面提到了,物联网并不一定是基于5G的。那么,物联网时代,5G会有什么应用呢?

 

一个很大的应用是,以后大家再也不用谈什么光纤入户了,你可能随便拿一个5G,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甚至通过手机热点入网,跟通过WiFi入网也不会再有区别。换句话说,我们再也不用区分谁是宽带、谁是4G了,而是真正由一种网络来统一了所有的连接。在这样的场景下,我相信也是我们距离数据化和人工智能更近的那一天。

 

或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制造出《终结者》中的天网世界。

 

最后,从5G低延迟的应用场景设想,我的一个直观感觉是,云服务会在未来更加爆发。

 

现在,我们讲云服务离大家可能比较远,但未来,我相信会出现新的变化。我把这样的变化叫做:显示即服务(Displayas a Service)。

 

什么意思呢?

 

如果通讯延迟不再是一个问题,那么物理算力储存在哪里也将变得不再重要。由此,会出现一种很可能的场景:任何有屏幕的情况下,只要我有一种输入方式——可以是键盘鼠标,可以是眼球追踪,可以是手势识别——都可以获取信息。任何一个屏幕,都可以让我们实现今天在所有屏幕上,在所有的计算终端上,能够实现的功能,甚至一个屏,可以跨越不同的场景,我们既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公司,也可以在洗手间,在哪里都可以。

 

这并不是我的臆想。前不久,谷歌就推出了云游戏的项目,就是这类场景的一种尝试。虽说体验效果还比较差,但已经可以用4K跑起来了,延迟大概在0.5秒左右。未来,如果解决了延迟问题,我相信会是另外一种景象。大家可能随身带一个迷你投影,在虚拟屏幕上,就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了。

 

只是不知道,到那时,后人看向我们今天的世界,会不会像我们今天观看石器时代一样?

  1. EETOP 官方微信

  2.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3.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2003-2024 E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