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获得四项Apple Car设计专利:人身安全靠自动化

2021-02-18 09:00:02 来源:新浪科技
据报道,苹果公司近日在汽车领域赢得了一系列新专利,这些专利表明,自动化安全功能是“苹果汽车”(Apple Car)在设计时所考虑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汽车是一种危险的机器,当发生事故时,很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而苹果近日获得的四项新专利表明,该公司正在努力防止任何“可预防事故”的发生,包括汽车是否在自动驾驶。



安全气囊

在这四项新专利中,第一项就是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这项专利名为“基于安全气囊的乘员安全系统”(Airbag-based occupant safety system),详细描述了当乘客的座椅不面对仪表盘或方向盘(安全气囊通常放置在上述两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这是苹果在安全气囊解决方案方面获得的第二项专利,也是苹果真正注重细节的体现。而且,这两项专利也主要归功于同一人。这意味着,苹果正在改进和迭代设计,以提高安全性。

苹果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称:“对于非传统的车辆设计,例如,当车内的乘客面对面坐着,或者车辆的设计没有车顶栏杆时,反作用面和安全带的选择就非常有限。因此,基于安全气囊的乘员安全系统需要新的方法。”

而新专利则提出了安全气囊可以“从乘客舱内相对的表面”展开的方式。这再次表明,苹果正基于不同的汽车内部设计,为“苹果汽车”设计不同的安全气囊部署方案。

失控应对

 

无论谁在驾驶,汽车都可能出现失控的情况。或者,像苹果所说的那样,会出现“失去方向稳定性”的情况。无论是由于司机失误,还是道路状况,根据苹果的另一项专利,汽车自身就应该能够应对。

 

苹果在“集成底盘控制”(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专利中称:“一旦确定车辆失去了稳定性,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就可以单独对车轮施加刹车和/或请求推进力矩来恢复车辆稳定。”

“例如,可以对外前轮进行制动以防止转向过度,或者可以对内后轮进行制动以防止转向不足。”通过使期望的底盘横摆率,与实测的底盘横摆率之间的差距最小化,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就可以使车辆保持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这就要求“苹果汽车”能够识别无意中失去的稳定性,而这项专利主要关注的是,它是如何确定这一点的。

苹果称:“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测量的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偏差,来确定车辆已经失去了稳定性。至于期望状态,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输入来评估。”

降低其他危险

上述有关安全气囊和恢复方向控制的专利,主要是在汽车行驶时使用,而第三项专利则主要用于汽车停止时。

这项专利名为“动态元素保护”(Dynamic element protection),详细描述了苹果汽车“可能选择锁门,而不是让司机走进危险环境”的情况。

这项专利称:“环境中的元素可以包括动态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改变环境中的位置,包括车辆、人类和动物等。在某些情况下,动态元素可能对车辆构成危险,甚至危及车内人员安全。例如,一个动态元素可能会与车辆发生碰撞,也可能对进出汽车内部的人构成危险。”

例如,当一个物体经距离车辆很近,有可能被车门击中时,“苹果汽车”可能会挡住或锁住车门以保护乘客。当然,汽车也会感知到内部环境。这意味着,“根据乘员与车门门闩装置的接近程度”,汽车可以“选择性地限制车门移动”。

为此,它可能不会锁上门,反而会挡住它,使它无法完全打开。就像特斯拉Model Y的头顶接近感应器一样,后备箱盖在撞到停车场天花板之前会自动关闭。

另外,如果乘客急于离开,控制车门打开的宽度,也可能是危险的。因此,该系统还可以“向车辆乘员提供警告提示”。

显示外部环境

 

第四项专利意味着,“苹果汽车”能持续感知外部环境。正如专利申请文件中所描述的那样,“苹果汽车”可以使用苹果的增强现实(AR)技术,向司机显示重要信息。

这可能意味着,“苹果汽车”的挡风玻璃将变成显示器,提醒司机注意尚不清楚的情况。例如,它可以显示前方的道路上将有一个明显的转弯。

这需要有效地将苹果地图数据,与汽车当前在外面感应到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此外,专利还描述了传感器时效性可能被降低的情况,这意味着对其他数据来源的需求更大。

在这四项新专利中,虽然每一项说明了“苹果汽车”系统的不同部分,但这些专利技术也能相互协作。例如,增强现实显示屏可能会显示“近距离警告”。

苹果的造车计划

早在2014年就有消息称,苹果集结了1000多名员工,在总部库比蒂诺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进行代号为“Project Titan”的电动汽车研发工作。

但2016年底又有报道称,苹果已经缩减了该汽车研发项目,已无意再打造汽车整车,而是转而专注于研发自动驾驶软件系统。

去年12月有报道称,苹果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目标是最早在2024年生产一款可能包括自家突破性电池技术的乘用车。

分析人士称,如果苹果真的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势必将对特斯拉的领先地位构成威胁。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1. EETOP 官方微信

  2.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3.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 最新资讯
  • 最热资讯
@2003-2024 EETOP
×